這天醒得早,我決定出門晨練。一路小跑恰巧碰上門口搬盆栽的師傅。我一側身,避免了一場“鬧劇”,目光欣喜地停留在那盆栽上。
“師傅,這是石榴樹?”那人一愣,隨即回答:“這叫矮石榴?!?/p>
在我的記憶中,一直有這樣一棵小樹陪伴我成長。
兒時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,總會留戀院中的花花草草,我最愛的就是爺爺栽在門前的石榴樹。每年5月,爺爺門前的石榴樹都會開花,在太陽照耀下光彩奪目。
“爺爺,石榴樹今年開這么多花,一定能結好多石榴果?!蔽蚁胫鴿M樹石榴沖我“咧嘴笑”,禁不住樂起來。
“花多,可不代表果實多。你看,這花的根部扁平,是不結果的,紅紅火火開幾天就敗了?!睜敔斦f著嘆了口氣,“昕,咱可不能做這謊花子,咱得做枝頭上那些生得實實在在的果,結實飽滿過一生??!”我連連點頭,七八歲的年紀,我哪里懂得這些。
后來,父親語重心長地對我講:“你爺爺也從小教育我,做人也要像石榴果一樣,實實在在?!?/p>
爺爺在我初三那年去世了。爺爺年輕時參加過抗美援朝,復員后輾轉來到埠村煤礦。老屋滿墻的獎狀詮釋了爺爺一生的業績:朝鮮戰場三等功、礦井先進生產能手、勞動模范、生產標兵……父親后來從爺爺手中接過了接力棒。他從井下采煤工干起,下井第一年就給爺爺捧回家一張標兵獎狀。在爺爺的引導下,父親自學采煤工程成為技術人員,并一步步走上管理崗位。
這個月父親離崗,從辦公室搬回最多的物件就是各種榮譽證書,沒想到一向寡言的父親,會有這么多驕人的業績。
爺爺栽下的樹,也在我的心里生了根。大學畢業后,我毅然來到轉型后的新升實業工作,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接力棒。
回想爺爺滿墻的榮譽證書和父親的礦山奮斗史,他們一生的付出多像那石榴果,結實而飽滿。我也要像爺爺和父親那樣,把自己的根深扎進礦山的土壤,努力向上,茁壯成長,結出顆顆晶瑩、香甜的果實!